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殷殷知青网 大写掌门人

精品 【梧桐散文】殷殷知青网 大写掌门人 ——纪《北京知青网》创始人姜成武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92发表时间:2014-04-10 12:37:57
摘要:一个花甲老知青,一个人出资,办起了北京地区屈指可数的知青网站。

【梧桐散文】殷殷知青网  大写掌门人 由于多年搞文字工作,经常有人问我:“你最佩服什么人?”每到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最佩服痴人!” 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痴人”不胜枚举;书痴、画痴、诗痴、石痴、花痴……比比皆是。这些"痴人”对自己心仪的物件儿、心仪的人、喜欢的事,痴心、痴情、痴狂,乃至到了忘我的境地。“痴人”一般都淡薄名利、坚韧不拔,虽九死其犹未悔,任尔风雨如磐,我自岿然不动。他们都是一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批“知青痴”。他们本身就是知青,却在干着类似政府职能部门才能干的事:积极组织知青弘扬倡导自助、互助和帮助他人的公民精神,努力倡导尊老爱幼、扶弱助残、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社会风尚;发动知青捐款捐物努力关怀帮助有困难与病重的知青;为老知青的晚年生活提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等方面的互助互济、养生保健、文化艺术、培训教育、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以及丰富多彩、各种不同形式的联谊活动;
   他们用爱心组织知青支援灾区,支援第二故乡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到贫困农村二次创业,并积极关注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活动,开展有关知青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研讨活动,为稳定社会、促进发展和谐社会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知青网”创始人、“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就是这些“知青痴”中的“大痴”。
   1968年姜成武于北京42中学毕业,赴东北吉林省镇赉县插队。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庆油田新庙泵站、东北输油管理局维修处、石油部管道局赴伊拉克工程总队、秦皇岛输油处任管理工作,1984年回到北京。之后,姜成武曾先后从事过乡镇企业与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部以及自营的文化与商贸公司、超市、旅馆及餐饮等多种行业工作。尽管“知青”已经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姜成武对知青情结和知青年代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深厚的感情。为了给广大知青提供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对知青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同时也为了让社会了解知青,把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留给历史,2006年7月,在没有任何投资的况下,仅靠一己之力,用自己的资金开办了《北京知青网》。七年多来,《北京知青网》已经聚集了近七万名知青会员,并已为海内外知青网站中人气最高的网站之一。
   为此,他每年都要投入十数万元资金用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转和支持知青的各种联谊文化等活动。
   在采访中,我问姜武,在2006年,是出于什么想法要建立北京知青网网站的。他说,是多年遇到的多种事,让他最终下了决心要建立北京知青网网站。
   那么,都是什么事情和因素呢?
   姜成武说,在他之前漫长的人生道路,有几件对他印象十分深刻的经历和事情,除了1976年他离开农村刚参加工作时所遇到的大起大落、1981年随石油部管道局工程总队出国两年多的经历、1991年中国作家协会编辑部的工作……等等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在1969-1976年将近七年的队知青生活经历,在他的人生发展轨迹中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直至改变和奠定了他永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使他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多彩,颇具传奇,也使他终生永远难以忘怀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二是与他同在一个地方下乡、当年英姿勃勃、生龙活虎般曾被誉为“知青秀才”和当过“知青队长”的两个知青朋友的因病去世,给他的触动特别大;因为,一个还不到55岁;另一个,是刚刚过完56岁生日,转眼间,两个好朋友就这样撒手人寰,走完了短暂了的人生之路; 三是他在一次寻访朋友(也是知青)的过程中遇到一位面容憔悴、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细一问,原来还竟是一位当年67届到内蒙队的知青;在得知这位女知青的生活境况时,又给了他一次很大的震动;
   四是因他的社会事务往比较多,在多种场合无意之中谈到知青话题时,他在征询别人对知青这一代人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竟是“社会弱势群体”,甚至有的(干部)回答竟说知青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使他深感意外,也大为震惊;要知道,知青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当年下乡时年龄不过十七、八岁,他(她)们以质朴、纯洁的感情,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是把整个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发展事业; 五是他在参加知青活动时看到、听到的一些事(包括知青“精英”人物),使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慨和想法;
   六是他在动笔撰写一些有关知青的文章网查询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在偌大的北京竟然没有知青网,;而北京则有近百万知青之多,其中人才济济,也不乏网络精英,但为什么竟无人做这件事?这使他大惑不解;
   在一连串的震惊和大惑不解之余,他开始了苦苦的思索。
   这些因素,最终使他下定了决心,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代价有多大,也一定要建立北京知青网!在这个网络平台,知青(尤其是“草根”知青)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知青群体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同时,必须要把知青这一代人对共和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精神的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让全社会重新了解和认识!换言之,必须要让社会了解到,知青这个群体所创造出来的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绝不能让它白白“沉睡”!
   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北京知青网!
   尽管是姜武一手筹划耗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北京知青网,但他却从来不把《北京知青网》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他经常挂在边的一句话就是;“尽管北京知青网是我投资建立的,但它绝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全国三千多万知青!”
   北京知青网网页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广告,只有对知青的款款深情。《北京知青网》的版块设置,都是在向社会传达同一个信息,即:当年的知青,曾为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虽已年近或已年过花甲,但依然是精神矍铄、笑携春风的一代社会中坚力量。 《北京知青网》的“论坛大厅”版块提供“知青山下乡纪念活动专题”“全国各地知青活动”、“寻找当年知青战友”、“知青牵手佳缘”、“知青名单录”等专栏;“知青联谊”版块则诚邀东北黑土地、内蒙绿草原、山西汾河、陕北延安、云南红土地、宁夏贺兰山,以及下乡到京郊及新疆、甘肃、河北等各地区的知青朋友串联交流;“关注第二故乡建设发展”版块更是表达广大知青对第二故乡人民的养育之恩、再造之德的款款深情:“人生岁月”版块则可以无拘无束地回顾知青历史、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客观展现“80后”以及知青子女的心路历程;其中“无华岁月”与“老三届园地”栏目则是回顾人生历程、往事及至今经历、感悟人生的交流园地;“知青文化探索”是对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等“知青学”进行探讨的论坛;“文学天地”中“知青诗社”、“原创小说散文”等栏目更是展示知青一代人的心声与一展才华的大舞台;“学习园地”、“闲情逸致”、“个人文集”等版块,则是知青朋友信马由缰、纵横捭阖的广阔天地。这些专门为知青打造的版块,都是姜成武和他的志同道合的知青战友掏出来的心窝子。
   姜成武对于组织开展知青活动,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凡是与知青有关的事,他都要详详细细地了解清楚;凡是他认为有益于知青的事,他都要亲力亲为。北京知青网建立之后,他全身心都扑在了知青活动上;网站运转需要资金,他二话不说掏出钱来,宁肯自己省吃俭用;2008年北京知青网成立了艺术团,合唱团排练需要练歌场地,他亲自去找;需要付场地费,他掏;请声乐老师、钢琴老师,买演出服装、道具,他也亲自出面;网站出版北京知青杂志、诗刊,他不仅出全部资金,还亲自担任主编,和大家一起亲自审稿校对,严把稿件质量水平,使刊物出版后获得了全体知青的一致赞扬和好评。每次知青大型活动,他不仅和大家一起亲自审核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完美,有时还亲自动手和大家一起布置会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找到他,黑龙江、山东电视台找到他,请他协助录制知青题材节目,以及人民画报出版社找到他,要求他帮助组织人员搞几次如《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共和国不会忘记》等大型画展,他都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忙得团团转,没有分文报酬有时还要倒贴钱,也要把活动搞好。就连外地的知青团体与网站来到北京搞大型文艺活动演出时,找到北京知青网,他也二话不说,带领大家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如2009年广州的广东粤海知青网在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的反映知青题材的大型歌剧《岁月甘泉》、上海女知青朱菊英与中央歌剧院在中山公园音乐厅联合演出的“朱菊英作品音乐会”等等,无一不渗透着他的心血。 除此之外,由姜成武担任站长和总编的北京知青网与成立较早的全国各地兄弟的知青网站都建立了联系,并真诚地向全国各地的兄弟知青网站学习,使网站建设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在他努力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根据北京知青网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论坛管理中在首创出了“论坛管理部—超版—版主”的“超级管理模式”,既使知青朋友们在论坛中在畅所言地交流思想,又有效地杜绝了个别人不良言论的散播,使网站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同时,他还通过北京知青网发展所经历过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开展知青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而好的管理团队人选,首先应是具备良好的人品素质,即以“德”为先,能够以知青情怀为重,自觉自愿地甘心为知青活动做出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青活动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顺利前行。
   另一方面,姜成武十分关心在生活上有困难的知青,关注第二故乡的发展。网站成立不久,他就与同在吉林镇赉下乡的知青友宋寄等人,在什刹海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于2006、2007年夏天,圆满地进行了旨在帮助东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北京知青故乡人读书夏令营”活动。更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在2007年7月,当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弟三人与他联系,心情迫切地想赴京来寻找失散二十多年的在京亲属时,他毫不犹豫地接纳了她(他)们。在京期间,姜成武不仅承担了他们吃住行的所有费用,并像亲人一样给他们买衣物,先后花费了七、八千元,而且发动原下乡所在地的北京知青积极帮助寻找与提供线索;同时,他还不辞辛苦地与市公安局及新闻媒体联系,最终,经过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和周折,在市公安局及所属的3个派出所全体干警的帮助下,以及北京新闻媒体的大力协助下,使进京寻亲的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弟3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他们失去联系长达20多年的亲人。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知青网合作摄的五集专题片《亲情》视频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知青网合作拍摄的以北京知青孤儿进京寻亲为主题的五集专题片《亲情》,自2007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张越主持、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及社会学心理学家参加的访谈节目的录制活动结束后,已全部完摄制任务,并在2007年11月5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正式连续播出;在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进行重播。五集专题片《亲情》播出之后,因全观众反响非常强烈,中央电视台又于2007年12月20日进行了重播。
   2007年7月21日,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王洪林姐弟二人,在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及众多知青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散20多年的舅舅与叔叔姑姑。这一段极为坎坷的寻亲过程及终于找到亲人的佳话被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晚报、新京报、信报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在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并被中央电视台所关注。在详细了解考察后,中央电视台最终决定摄五集电视片《亲情》进行连续专题报道。
   第一集缘起
   http://www.56。com/w41/play_album-aid-3059049_vid-MjI2NzczNTA.html

共 18274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有史料显示:“知青”,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热的一个新名词,“上山下乡”应该是那个年代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以及随后掀起的进返城风,组成了“广阔天地炼红心”的知青命运三部曲。本文作者以满腔的热情,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一位叫姜成武的知青,他出于“对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自出资金几十万,几十年如一日,建网站、出刊物,搞活动,伸张正义,扶助弱小,组织各种娱乐等活动。他把知青当着亲人,把网站当着舞台,舍己为人,兼济天下,使知青情有所寄,心有所往,魂有所依;让知青网成为知青的“精神家园”与“精神乐园”, “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广大知青中,竖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欢迎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11005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10 13:00:05
  欣赏何社美文,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3:05:11
  社长的评论非常到位,原来,我们知青就是想争取一点自己的话语权,别无他求。现在,知青一词出现了转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心足矣!
2 楼        文友:润笔关河        2014-04-10 13:00:43
  很佩服何社驾轻就熟的涉足如此厚重的题材,晚霞社长评的到位!欣赏两位老师的文字。
骏马秋风冀北, 杏花春雨江南。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3:05:59
  谢谢关河文友的点评与问候!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22:56:19
  感谢关河友的点评!点评很到位,辛苦了。
3 楼        文友:紫陌淡然        2014-04-10 13:55:38
  何老师洋洋洒洒数万字,深情的讴歌了,伸张正义、辅助弱小、舍己为人,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让人为此而感动!欣赏!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8:56:42
  紫陌友,你好,拜读过你的大作,又看到你亲切的点评,很是感动,也祝你妙笔生花!
4 楼        文友:无粮        2014-04-10 14:30:56
  三千多万知青中的一员,被即将遗忘的一代名词——知青,吸引了过来。一个常人被人遗忘是常有的事,一个特殊时代,特殊坏境中同成长的人,想忘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知青如鹰的翅膀,从来就没有停飞过,哪怕受过无数伤,除了死亡。
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崛起,只在意自己是否会堕落。
回复4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9:11:14
  无粮友好!看到你的网名,不由得一阵心酸。我们当知青的时候,经常“无粮”,一天要挖八方河泥,完不成任务还要从24元工资里扣。我们更没有油水,吃田鼠、野猫,甚至吃过猫头鹰,我们活到今天不易!谢谢你的理解和祝福。问好。
5 楼        文友:穷高        2014-04-10 15:19:34
  欣赏何老师的美文,知青一个很熟悉的词汇,从我十二三岁时起,一批北京知青就来到我的生活里。他们一口京腔,改变了平静的乡村,却了许多故事。何老师用文字从心里排列出一段激情的岁月,和岁月里一些可贵的精神,真是用心良苦啊!怀旧岁月,也就是怀旧我们自己,为何老师的美文所感动,送上我真诚的祝福。
岁月中走来,感悟沧桑风雨。于是,潜入文字中,寻找人生诗意;
回复5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9:15:58
  穷高友,你好!看到你的留言,很感动。我们知青最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我们在不断地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我们欣喜地看到,知青二字终于有声音了。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致以知青的敬礼!
6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04-10 16:08:55
  激情的岁月,怀旧的赞歌,时代的变迁,国人的血泪史。欣赏何老师佳作,祝精彩不断。
回复6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9:17:09
  彩石友,你好!谢谢你对知青的认同和关心,致敬!
7 楼        文友:书萱墨香        2014-04-10 17:15:30
  很欣赏何老师的厚重力作了!拜读学习!遥祝老师安康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0 19:18:44
  墨香友,你好!谢谢你的祝福与问候。也向你表示问候。远握。
8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4-11 11:20:26
  祝贺何社作品荣获精品,谢谢!问好,祝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1 11:24:04
  谢谢社长!老朽还要努力,为梧桐、为自己争光!
9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4-11 12:07:27
  祝贺何老师又获精品!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9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2 06:27:24
  谢谢吴社!问好。
10 楼        文友:马上立刻        2014-04-11 12:17:13
  祝贺何社又有精品!辛苦没白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欣赏佳品。
怕忘了,马上立刻记下来。 马上源于马年马上体。 立刻的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喜欢形状一样,like。 马上+like=马上立刻。
回复10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4-12 06:29:09
  马上立刻友,你好!谢谢你的祝贺与问候!也祝你写作愉快。远握。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